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走進清遠 > 了解清遠 > 歷史文化 > 文學藝術 > 文學

        清遠文藝百家作品展|葉清河《穿過玉米林》

        時間:2022-02-21 17:11:56 來源:清遠市文學藝術界聯(lián)合會 訪問量: -
        【字體:

        自動轉存圖片

          【作者簡介】葉清河,1980年生。中國作協(xié)會員,廣東省小說創(chuàng)作委員會委員,清遠市作協(xié)副主席。作品曾被《小說選刊》《小說月報》轉載,入選《都市小說精選》《親愛的南方》《清遠文學讀本》等。獲廣東省第三屆“有為文學獎”。

        穿過玉米林

        葉清河

          這些日子來,街上突然同時地出現了許多賣玉米棒的攤檔,仿佛它們原本就都藏在了大街的地下,這一下子卻都從地下鉆出來了。燒著熊熊的炭爐,鋁鍋里煮著帶殼的玉米棒,熱氣繚繞清香彌漫。幾塊錢買一根抓在手上,有人就邊走邊當街吃了起來,那種毫無顧忌不避遮掩,看上去是那么幸福。

          而家鄉(xiāng)的玉米林,如果我沒有記錯,此刻也許才剛掛纓吧?在我的印象中,家鄉(xiāng)的玉米林總是長得那么慢,那么慢。我看得出它們什么時候鉆出了第一根芽,什么時候長出了第一片葉子;它們生長的歷程,我能夠分得出一個一個的階段來。然而有時候,我卻又感覺到它們長得那么迅速,仿佛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,玉米花就爬上了頂,玉米籽就結出了殼;走近去一比試,它們早已經高出我的個頭了。也就是在那個時候,放眼看去,從屋前到屋后,從山腳到山坡,漫山遍野到處都是玉米林,一大片連著一大片。

          每年剛過了春節(jié),家鄉(xiāng)的人們就馬上忙碌起來了。那時候一切都洋溢著清新的氣息,天地都變得空闊起來,人們牽出閑了一冬的牛,掛上修整好的犁具,吆喝一聲就開始翻地。犁鏵所到的地方,翻起一輪輪新鮮的泥土,又滾落在雪白的犁鏵旁邊。然后,是一系列的挖坑、下肥、點種、蓋土。記得那時候我還小,可是也不肯偷懶,一直纏著母親要到地里去。于是母親就給我安排了最簡單的“點種”,我提著裝滿了玉米種子的小籃,沿著母親事先挖好的土坑的邊緣走,每經過一個土坑就撒一把種子。那時候我總是很得意于這樣一項美妙的工作,想象著自己這手中的一把種子,就是往后的一片玉米林,真是有些不可思議的神圣。然而我又總是患得患失,總牢記著母親“每個坑點七、八顆種子”的囑托,相信這一句話中肯定是隱含著了某種天然的不能違抗的道理,每撒一個坑就要停下來仔細地數一數,往往就要把多點的種子撿起來,因此就慢吞吞得不可救藥,要被母親一番批評。

          然后,一場春雨一夜春風,不知不覺之間,那些潛伏著的無數的生命,就鉆出春泥的被子蘇醒過來了。綠油油亮晶晶的鋪滿了整個大地,洗滌人的眼睛,也洗滌人的心情。那時候,我看著它們還嬌弱幼小的身軀,總是有些替它們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。然而,它們卻告別了一個個的黑夜,又迎著一天天的太陽長了起來,而且越來越茁壯茂密,我就驚嘆于生命的倔強。母親也照例忙碌起來了,刮草、選苗、松土、施肥、壘窩,一樣一樣都不能馬虎。我也照例跟著去,雖然母親因為怕我踩著玉米苗,不準我靠近去,但我坐在地頭,心里卻一遍遍地默念著,就像那個“拔苗助長”的人,總希望玉米苗立刻就長高長大。

          等到玉米樹長得齊腰高了,就是陽春三月了,和熙的太陽照著大地,玉米樹也吸足了陽光雨露狠勁地生長,就象渴望成長的小孩子們。每當春風吹過,玉米樹輕搖著青春的腰肢,集體跳起了舞蹈,一層一層的綠浪涌過去,由遠而近,又由近而遠,直到山的拐彎處,消失在山的背面。那時候我就會和小伙伴們來到玉米林的小路上,一邊放著風箏一邊奔跑;天是藍的,地是綠的,我們就置身其間。看著遠處勞動的人們,就仿佛掩映在綠色的海洋里;而他們從遠處來看我們,我們也是掩映在綠海里的吧?如果能有那樣一葉小舟,踏著綠浪的浪尖,撐著駛到綠海的深處,那該是多么美妙的啊。

          到了陽光更燦爛的五月,米黃色的玉米花屹立在玉米樹的枝頭,玉米棒吐出了淺白色的纓須,玉米林已經可以把任何一個走進去的大人淹沒了。那個時候,新一輪的勞動又要開始了,除了繼續(xù)刮草、施肥外,還需要防范老鼠。玉米林里的老鼠是非常猖獗的,人們辛辛苦苦像孩子一般撫養(yǎng)起來的玉米樹,剛結的玉米籽還沒有飽滿,老鼠們就先嘗了鮮了;可是它們又那樣的鬼祟,總在夜幕的掩飾下下手;人們往往是在第二天早上去檢查,才發(fā)現啃落了一地的殘渣,而那時候老鼠們可能正在洞里討論昨天晚上的美餐呢,因此要氣得人們暴跳。老鼠和人搶糧食,這是山里的人們必須承受的一場戰(zhàn)爭。后來,人們想出了一些對付老鼠的辦法,或者把一些番薯涂了藥扔到地里,或者是隔三岔五地到玉米林里噴農藥。雖然不能使老鼠絕跡,但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壓制著老鼠,盡可能地把損失降到了最低。然而,這場人和老鼠的戰(zhàn)爭,遠遠還沒有結束,一直到玉米收倉了,老鼠又大量地從地里涌回到村落里。而家鄉(xiāng)的人們,就是在一年一年,一代一代地和老鼠的戰(zhàn)斗中,不停腳步地繁衍生息著的。

          當玉米棒的纓須從淺白色變成深紫色,玉米籽就成熟了。那個時候,太陽光也開始變得猛烈起來,玉米樹的葉子長成了深綠色,它們像舌頭一般伸得長長的,彼此挨挨擠擠,仿佛走過了萬水千山得以重逢的情侶,相互擁抱著接吻。曝露在地表上的根系,那樣旺盛發(fā)達,預示著玉米林人生的顛峰——中年時期——已經來臨。進入了八月,玉米樹經受著毒辣的太陽,頭頂的玉米花已經焦干,葉子也從邊緣開始往中心焦黃,玉米棒上的纓須已經變成深褐色,包殼變成枯焦的白色,采摘玉米的時節(jié)已經到了。無論大人小孩老人,全都出動了;人們頂著酷日,走進玉米林里掰玉米棒,一行一行地走過,惟恐遺留了一棵。葉子劃過人的手臂和臉上,刻下一道道的血痕,再被太陽暴曬,汗水浸淫,那種痛在心里的滋味,只有山里的人們才知道;而那種因為收獲而得的喜悅,也只有山里的人們才知道。

          在家鄉(xiāng)里,每天早上起床,家家戶戶都會熬一鍋玉米粥。要熬出一鍋美味的玉米粥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首先是拿玉米到加工廠里輾粉;在還沒有加工廠的時候,人們用的是石磨。輾粉就已經是很講究的,不能輾得太細,也不能輾得太粗;輾得太細就成了糊,輾得太粗就不粘水。要熬粥的時候,先用冷水把玉米粉攪拌開來;玉米粉見了水容易結成顆粒,必須用筷子下勁把顆粒打散。然后,就把攪拌好的玉米粉倒在鍋里燒開的水中,加大火勢,用勺子不停地攪拌,避免玉米糊膠底。特別要注意玉米粥快要燒開的時候,因為那時候會膨脹出很多的泡沫,一不小心就能滿出來。當玉米粥燒開了,攪拌就可以停止下來了。然后,慢火一直保持著沸騰的狀態(tài)。要煮出美味的玉米粥,至少還要堅持熬兩個鐘頭左右,時間太短當中的粗粒還不會爆開來,而只有爆開來了的玉米粥才算好吃。當然,上盆之前,還要在正沸騰的粥里澆一些堿水,以消去玉米的那種非常細微的辣味。吃的時候,可以放糖,可以放鹽;家鄉(xiāng)里的人是喜歡放鹽的。最妙的是伴著些小菜吃,比如:豆腐乳、腌菜、蘿卜絲、芋頭絲等。而通常來說,把玉米粥先擱放一段時間,等到有了些餿味的時候,更加妙不可言,當然餿味不能太重,太重就是變質了,這個道理,也許是跟臭豆腐的“臭”相類似的吧。

          秋天很快又來了,依然留在地里的玉米樹,經過一個夏天太陽的暴曬,更加枯焦,變成了一種淺褐色。秋風吹起來了,整個玉米林發(fā)出沙沙沙的響聲,像一個飽經風霜的男人坐在村子頭吹笛。孩子們則有了新的玩意,有人就把玉米樹上遺留的纓須采來,當作胡子貼在臉上;有人則整桿玉米樹地折來,當成是兒童團員站崗時握在手上的紅纓槍;也有人拿小刀割出一段段桿秫,組裝成小水車,拿到河邊去沖浪。這個時候,我更喜歡的是到玉米林去游蕩。尤其是傍晚的時候,秋天的落日映出了滿天紅霞,映照在整個玉米林上,有一種神圣的光,蕭颯中不覺又有些凄美。那時候,我總是一個人,在玉米林里踽踽獨行,直到深處。春天的一把種子,長成了一片玉米林;采摘了玉米,又是明年的種子,可以重新播種。這種反復的輪回,在我幼小而敏感的心靈里,投下了巨大的影子,我總覺得這里面一定是包含著什么秘密的。

          后來,我漸漸長大,離開了家鄉(xiāng),到了縣城去念書。然后,是出來工作,離開玉米林是越來越遠了。然而童年的那一片玉米林,卻時刻地侵入夢中來。曾經聽有人說,一個人的童年,會沉淀在生命的底層,就如煤礦沉淀在大地下面一樣;一個寫作者的一生,其實都是在挖掘童年沉淀下來的“煤礦”。我想,家鄉(xiāng)的那一片玉米林,特別是秋天里踽踽獨行的那一片玉米林,一定就是我童年沉淀下來的煤礦吧。只是,童年里玉米林中的那個疑問,我至今沒有找到答案。生活在我的面前,還是沒有打開它巨大的箱子蓋,我看不見里面的秘密。然而我又是多么想看見?。挥谑?,我從家鄉(xiāng)的玉米林穿行而過,又必須繼續(xù)地走進那片玉米林……



        相關附件:

  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      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3D视频,免费一级少妇高潮喷,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无码视频,国产亚洲aⅴ在线观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不卡